語音播報
“理想株型”是大豆實現產量突破的表型基礎。不同的育種專家對理想株型有著不同的見解,但株型緊湊、節多、莢密、葉片分布合理、能最大限度讓葉片接受陽光的照射是育種家們的共識。大豆單株葉片的空間分布特點決定了群體光合效能,在種植密度加大的情況下,如何最大限度避免遮擋,讓光能夠高效的分配到葉片上提高群體光合效率是提升群體產量的需要。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劉寶輝科研團隊一直致力于理想株型大豆品種的設計與培育,通過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牡丹江分院合作,采用多性狀聯合親本組配和分子模塊化育種技術,成功創制出具有緊湊株型、多節多莢等特性的新種質。這些新種質的豆苗早期葉夾角大,后期夾角小,葉片上舉,成苗葉片部分下坡上挺,整株葉片均勻分布,株型近塔型,葉片間避免遮擋,可最大限度地捕獲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8月20日,相關專家組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早熟高產、理想株型及一級抗旱種質創制”任務中理想株型大豆種質進行了田間鑒評,對最新育成的理想株型大豆新種質進行評價。
在現場,相關研究人員對最新育成的理想株型大豆新種質進行了總體介紹。專家組成員采用隨機取樣方法,三次重復,每個樣本為2m2,從中連續調查10株。調查項目包括密度、結莢習性、植株高度、主莖節數、有效節數、葉片分布與株型特征。經專家組調查,中牡259、中牡261和中牡260三份種質葉片分布均為下坡上挺,近塔型,主莖節數和有效節數與對照品種相比分別增加了2-3節和1-2節。經充分討論,一致認為上述三份種質為理想株型新種質,建議繼續參加各級產量鑒定等試驗,盡快育成理想株型新品種,以期在大豆生產中實現更高的產量和更好的適應性。
田間鑒評現場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