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系統闡明了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強調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在現場聆聽總書記重要講話,對這一點體會尤深。在他看來,科技強國最終要用成果說話,而人是成果的創造者,要盡一切辦法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進一步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持續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的原創成果。
褚君浩所在的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多年來在承接國家科研項目,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始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一批批青年才俊由此走上前臺,成為行業的領軍人才。
產研融合,國家戰略與自由探索相得益彰
“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這些天,總書記發出的“動員令”不斷在褚君浩耳邊回響,話語是殷切的期望,也是催人奮進的號角。
何為科技強國?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系統闡明了五方面基本要素。五大要素中,“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持續產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位列首位。對此,長期從事紅外物理半導體和器件研究的褚君浩深有體會。不久前,他的團隊在高性能太赫茲探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發出了全新材料和機構的電磁誘導勢阱新型探測器,而這正是基于多年基礎研究的結果。
科技強國的影響力除了來自原始創新的策源力,還離不開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近年來越來越多顛覆性成果來自產業一線,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科研組織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創新突圍“雙線并進”。
褚君浩表示,目標導向就是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解決實際問題;而問題導向就是從人類探索未知的興趣出發,從事高風險高價值的自由探索。他以此次團隊的最新成果舉例說,紅外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研究高性能紅外探測器是國家交予團隊的戰略任務。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對電磁波在金屬—半導體—金屬結構中的特殊電子現象產生了好奇,在以興趣為主導的研究之下發現了太赫茲電磁波與新結構器件相互作用的全新機理,在基礎研究新發現的基礎上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創新,發明了電磁誘導勢阱新型探測器。
因為自己的研究領域與產業十分貼近,褚君浩也長期關注產業發展。在他看來,“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響應國家對高效太陽能電池技術的需求,他所在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在努力提升高效單結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及其疊層太陽能電池和超高效率半導體多結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希望大幅改進太陽能電池性能,為光伏產業發展帶來突破性進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多點突破,以改革“動能”提升創新“勢能”
科技強國還必須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總書記提出的科技強國五要素中,這一點極具戰略眼光。”褚君浩說,當下,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諸多領域催生創新應用,也伴隨著安全隱患和風險挑戰。秉持“科技向善”的原則,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倫理規范和技術標準的研究,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要求。
而科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通過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來實現。褚君浩注意到,近年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多點突破、縱深推進、力度空前。對重大科研任務實行“揭榜掛帥”和“賽馬”制,建立基于信任的科技項目和經費的管理制度,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這些改革舉措進一步為科研人員放權松綁,讓更多人得以心無旁騖、潛心鉆研。
“創新需要靈感的迸發,更離不開‘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堅持。”褚君浩深知良好科研環境的重要性。2008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張江集團共同組建上海太陽能電池研究與發展中心,由他擔任中心主任,目標是研究高效率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而今,代表著光伏領域兩個重要發展方向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和高效率多結太陽能電池已取得重要進展,其中前者的單結器件的認證效率已超過26%,達到了晶硅電池的同等水平。
褚君浩說,長期穩定的支持正是為“冷板凳”加溫的熱源,它能最大限度減少科研人員為“柴米油鹽”而奔波發愁,使他們能夠沉下心來致力于科學探索和技術攻關。“一流的軟環境才能催生一流的硬核成果。”他認為,建設科技強國需要不斷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的強勁“動能”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勢能”。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